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

拍攝麵線- 製作麵線過程

     麵線又叫做「壽麵」,相傳是九天玄女向母親王母娘娘祝壽的禮品,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,東漢稱之為水溲麵或煮餅,到了元朝人們往往在生日時吃銀絲麵,這種習俗一直延續至今,麵線或壽麵也就成了祝壽的必備物品。
 在傳統社會中每逢生日作壽時,總會來一碗生日壽麵,筷子一把夾起細細長長的麵線,象徵著壽星的長壽、多福。

     麵線大致是於明清之時傳到台灣,當時製作麵線有大陸南方派以及北方派,其中南方派之泉州、漳州師父首先引進簡單快速加入米糠的製作方式進入台灣,於是被歸類於台灣本地麵線,而製作比較煩瑣的福州派較晚進入台灣,被歸類於福州麵線,其中本地麵線多集中於中北部,福州麵線就於中南部立定生根。




拌麵粉


製作麵線的方法是先將高筋麵粉、粗鹽和水用機器攪拌。
從一大早開始,先由機器將麵團做出後,再把麵團拉成粗粗的麵條,
一圈圈放在竹籃中等發酵。

繞麵
發酵完,再將麵條,一條條以8字型繞在竹子上 。


麵繞好後,再度靜置在醒麵區垂掛著,
一方面是再次發酵,另一方面也是給麵條時間延展。

拉麵
然後再放入架子上,讓麵條自然向下拉伸邊拉
老闆會將麵條拉出來並灑少許粉,
以免麵條互相沾黏,並把麵條慢慢拉細。




再一次拉麵、沾米糠,如此反覆幾次

  置放室內一段時間後(醒麵),
將一排排拉好的麵條放置才能拿到陽光下曝曬
拔(拉)麵。
(醒麵區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